顯示具有 張雅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張雅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7/21

別看「記者真心話》媒體亂象 公視P#君竹講給你聽」

不樂意內嵌文青覺醒的文創周邊(讓觀者自我感覺良好的「媒體素養」贖罪券,有看有保庇?),僅存連結為證:

用新聞台打口水戰! 老闆最愛自媒體♥ 【記者真心話】 Vol.5

方姓主持人自己搶先站上一個道德制高點,假中立又師心自用,別人遂都是白痴了。

從前,我們學古典新聞總說閱聽人平均程度為國二。但這條懶人包型雞湯影片(將問題簡化再簡化)大概認定電視新聞的觀眾都是小二生。

若依方先生的跳接邏輯(鄉民做夢式)照樣照句,紐時、CNN天天罵川普挺拜登,肯定是財團老闆的手伸進去,將媒體當作自己的粉專,美國記者終究沒有真正的新聞自由(嗯?)。

(題外話:您自己能不能先定義什麼是「自媒體」?那您這個頻道算不算公視的自媒體?以及,到底這個牆國商用術語為什麼能在各種實務界如此無入而不自得啊?)

今夕何夕,從數位喊到後數位的網路昌明年代,竟還有人懷舊地秉持「電波頻譜稀有論」觀點,加以認定「廣電媒體」基於公共利益而只好(/能)中立分配各方勢力嗎?是否請身為同輩的您環顧一下具體的現實脈絡,此時此刻,大家(/您本人)主要的新聞資訊取得是電視新聞嗎?電視新聞的影響力還真是眾人幻想得那般永恆巨大嗎?那其他「平面/電子媒體」算不算新聞來源,他們要如何分配或歸納勢力範圍?前幾日臉書河道上一片數位哀悼三浦春馬的聲量難道是來自電視新聞嗎?

(一覺醒來回到上世紀)

上世紀的理論要不要更新?今日的媒體環境需不需要好好認知一番?

眼下,您還在嘴電視新聞。豈不比長輩還要lag,他們都在用LINE分享來路不明的假新聞了呢。

承您思路斷言,「廣電新聞」(雞婆地幫地圖炮的你畫箭靶範圍好了)癥結點是財團,然後症狀是政治立場,所以藍綠各打五十大板,最終指向唯有中立才有真正的自由。(這邏輯套接大家都覺得順理成章?)

所以,地球上哪一個國家的新聞媒體沒有「政治勢力」(其定義範疇為何)涉入?您是否稍微讀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文獻(爬梳各國歷史脈絡,分述諸如西歐、南歐、美國、日本、南韓等不同淵源情狀的傳媒與政商關係)?

主打實務經驗而要您靜下心來讀書,太難了嗎?那我們討論職業倫理。

最讓筆者詫異的,莫過於您含沙射影地指控個別新聞工作者的「guts」(切莫同您批判的主流媒體躲在引述網友的說法後以卸責)。您已可證實主播張雅琴受電視台老闆指示不去報導某事件了?出家尚可還俗,惟您主張,新聞工作者不能生涯轉向從政?甚至,您認為新聞工作者不該也不能同時加入個別政黨(新聞自由高過個人自由——《憲法》第十四條結社自由,敢係按呢)?

再回頭思考您的影片訴求。私以為,問題在於,您企圖探討結構問題,卻錯誤而廉價地操作起名人的名利風波,射箭畫靶——這種流量蹭法,十足小報格調。

(無所謂事實關聯的真確)帽子扣好扣滿,口氣益發堂皇岸然;內容無非陳腔,腳本一逕操作膝跳反應,渾然忘我地演示電視感官主義——這副老成油氣面孔(責難口吻,凜然姿態,曉以大義的情調)似曾相似,正是周楚除害那樣自婊了,唯獨扮小清新入魔的您顯然病識感闕如。到底就是一個販賣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連自己都騙了。

其中的立論前提實是各種站不住腳,筆者就只揀一點批,有立場根本不是問題。您「直覺」(學院中人卻與公園裡下棋阿伯異口同聲!反正就是「為富不仁」不是嗎?)以為媒體老闆賺錢是靠立場/選邊站?恰恰相反——當下,做新聞沒立場(即您最愛的「中立」)儼然全球化資本主義的環節,正所謂「和氣生財」,一如美聯社[註1]那樣的上游資訊機構,追求意識形態的真空(這當然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就是了),裨益廣泛而毫無顧忌地兜售各方人馬[註2]。然,真正落實言論自由的媒體環境難道不是各擁所宗/各說各話,方能互相制衡與監督——「真理/真話」才有辨明的機會,一派「和諧」又何庸對話?就實務的經驗論,沒有立場就沒有觀點;沒有觀點無非只是佯裝討論/表演對話的形式,除卻某種自我感覺良好(常見兩(多)面並陳的呈現/模樣,比方請反同人士來「有話好說」,真是一個台性)其實毫無意義(您總得衡量價值高低,揀擇一個方案、傾向一個更正義或至少正確的立場來處事吧)。

假立場說嘴,不過行草船借箭之實——藉著陣營之間的宿讎來為自己的正當性打雞血,以回頭攻擊線上的工作者——這種無聊激憤而不知所云的過敏反應,委實文青。

至於如此不齒財團,身為一個認真「左派」(抑或此詞如今已費解地由范氏一幫(編譯系)國際新聞狂粉透過超譯混淆等同為「自由派」?),為了面對開門就燒錢的電視台錢坑,您就應該古典地倡議向台灣民眾收取月費或年費來辦一個台版BBC(值得一提的是,政大修習通傳法課上,前大法官之子、法律系教授曾言,公視今天這種素質他繳不出來),祝福您。

認真希望您能在台大新聞所花些時間讀書,而不是花人民納稅錢在公視當網紅。


P.S 看到同溫層轉傳這部影片,真是可悲。大概這個圈子的人彼此都認識,根本不容許誰講一些真話(誠哉他結語「包含對你不利的真話」,至於「說真話」到底跟「愛台灣」又怎麼牽上因果關係我也毫無頭緒(順藤摸瓜整部腳本就是莫名其妙的邏輯硬扣到底到讓人放棄思考。。。


[註1] 1848年,紐約報業利用電報技術聯合成立「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AP),為能服務不同政治傾向的報紙,在搜集新聞上抱持「客觀」報導立場。

[註2] 客觀、中立作為一種原則,起因於「好賣」,用來對記者的報導進行規範與檢視,使報業經營者不用擔心趕跑讀者,同時也討好廣告主。(關於這種「中立內容」的極致,眾人可以想想所謂的三機/器新聞,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街口監視器,是哪一家台灣電視台的心頭好,然後東森是不是收視率冠軍。)




2011/03/30

主播張雅琴vs.獨立記者朱淑娟

兩種情調,照理說,不宜混而言之!但聽者可以很自私,至少,很自私的,寫心得。



3/28(二)上午張雅琴在新聞館展演廳;3/29(三)晚上朱淑娟在大勇樓417



張雅琴說她的過去,是坂本龍馬,如此優秀,也如此感覺良好。
她說這是不好的。然而又說,坂本龍馬是Dreamer,是日本人的偶像。
她說,「balance」更重要。

有人說這一場演講很空泛。


可是,我很有收穫。

是這樣子,她說了,她全都說了,一家又一家電視台,不是為了更高的薪資,為了的,是證明一些她要的價值!比如說,她跟三立要國際新聞的空間,不給,中天可以給她;又其實,當她開始想要開闢另一個領域──「財經」,沒有,東森財經可以給她;還有,在台視就是要做新聞世界報導,不給,只好走人。

我逕自解釋,她要證明一些她的價值,然後,人家不給,她走人,她再找下一個站,彷彿twins的〈下一站天后〉一樣,歌詞悠悠唱到:「台前如何發亮,難及給最愛在耳邊......」。
我想,所以這是坂本龍馬,所以這是Dreamer,所以這是張雅琴。

可是,我們都忽略別人,是不是?過度自我感覺,是不是,也只能看到自己而已?哪一天,我們根本不知道,做到又如何?做到又是為誰呢?

張雅琴不斷地講,我都快以為她正在疾呼,正在大聲地提醒,「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繞回來,好像一陣風,好大的風,玩了大風吹,每一個位置她真的都坐過。

可是,做「財經」新聞的「主播」,不能只是「讀稿機」;從不懂到終於是專家,她說:「雖為總監,我不恥下問,所有財經知識,重頭學起!」。這是轉捩點,不 再是收視第一,連前三名都不是,她要質疑,質疑自己,但是她是張雅琴,所以,這個瓶頸,慢磨,漫摹,開始像樣,慢慢地,她說,是像她的運動,一天游泳,一 天溫泉,抓到了節奏,生活的節奏。

毅然決然,她不要一大早衝到電視台錄影,所以有一個節目跑掉,給了下一個人,不動任何手腳,不介意,不發脾氣。

因為,這是她的氣度吧!她是張雅琴呀!她要的,是她要的生活,就這樣!
所以,她說,我不要做坂本龍馬。

朱淑娟說:「不能因為難就退到簡單的地方。」她告訴大家這是獨立媒體最好的年代。
為什麼?因為,主流媒體不再寫,版面少的,就是公共議題。
她鎖定主題──環境報導,開始建立自己的口碑。
於是,沒有大家知道的「置入性行銷」,沒有黃哲斌疾呼的「業配」,沒有她表示像賣皮肉錢的「編業」。
所以,獲得除了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中科三期環評與司法的論戰)
還拿到卓越新聞獎平面媒體類即時新聞獎(中科四期風暴從這裡開始: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0/12/2010_08.html#links
以及卓越新聞獎電視類專題新聞獎(水的難題系列報導)

這場演講,人不多,朱淑娟聲音不大,夜也漸漸深了。


來的人很認真,講的人有熱情;這是一場很踏實、很誠懇、很溫馨的演講。


事先,我就和袋鼠,在45大街,很有企圖地想問題,想她怎麼活下來的?想她真的work(有影響力)了嗎?這些問題很尖銳,也很務實,或許我們倆真正想知道的其實是,懷抱夢想,然後勇敢追求的人,會成功嗎?

一個獨立記者,是需要練習的。剛開始對著鏡子說:「我是獨立記者朱淑娟」,剛開始真的好奇怪,剛開始竟在一個記者會上,因為突然的轉變,愛問問題的她,一 個問題都沒有。但是,「獨立記者不孤單!」她強調,現在的公共議題,坐第一排的就是三小團體,所謂「三小團體」──「苦勞網」、「立報」、「環資」,現在 成了朱淑娟的盟友。她說技巧是,去「巡」門,好多的會,不公開,但是這就是「獨家」,公部門自以為不須公開,你就去踹,踹它的門,第一次被轟出來,第二次 聽一半,久了它會習慣,再久一點,你沒去,他會打給你,問你,「你怎沒來呢?」

問她,沒了組織是不是就沒了屋簷,沒了屋簷,還能衣食溫飽嗎?是這樣的,她堅定地揭示:「專業的合作,專業的酬勞!」,主流媒體──《商業周刊》、「公共電視」要與她合作,這就是證明。

「不要小看會寫這件事。」,我想這句話,是這天演講,最激勵人心的話了!
或許,對!你趕不下一個部長;對!你根本不是主流;對!那要好久,才有人正視。
但是,你不是一直都在努力,都在努力產生你的「影響力」嗎?

希望這個註腳,我以後會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