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三浦しを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三浦しを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15

《多田便利軒》三部曲:日常性的溫存慰藉

在無業期間完食《多田便利軒》三部曲,少了一點普通讀者的觀感距離,意識到這份心情,不免五味雜陳。

三浦紫苑善寫落寞男子間的患難情誼,這種創造果真是女性視角的美化敘事;其中溫情及其撫慰之感,無論BL與否,作為消費主題,今人或稱「情緒價值」——早十年前身處二十代尚青春的我,或許會完全買單。

街燈的光芒射入深夜時分的事務所,讓整個空間宛如悠遊著詭異深海魚的藍色海底。大街上徹夜毫不停歇的喧鬧聲,自敞開的窗戶外頭乘著暖風緩緩飄進來。

穿梭在事務所前方道路上的一盞盞車頭燈也照進事務所內,彷彿一次又一次舔舐著牆壁與天花板。多田的視線自然而然追隨著那一條條白光。為了盡可能提升通風性,分隔會客區與居住空間的掛簾並沒有拉上。在光線的引導下,多田的視線落在沙發上,這才察覺行天並沒有躺著。

三浦紫苑《真幌站前多田便利軒》頁154(李彥樺譯)

當然,除卻曖昧情節,男性之間當然存在惻隱之情,道義那樣的說辭所在多有。惟究其實,自然法則仍是根本基調,表面之和平,端賴身分地位之確立與分別,無時無刻按捕獲獵物等級回推;這般真相前提,野蠻難堪,無可告人,勝敗雙方於是寧願聯手粉飾——大家稱兄道弟,你既不說我亦不說「破」——上下交相賊,順理成章一套禮教文化,構造為全部體制社會。一切有為法,易言之,壓制/役使勝任領導,投降/輸誠出於景仰而服膺,崇拜體系淵源流長,撫今追昔,輒抱團取暖,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各方人馬繼之編造出信念意涵,無論如何——師出遂能有名,迭代殺伐,羈縻不絕。

男子之不說,與男子間不說,簡直社會DNA之Y染色體。

《多田便利軒》探討在自然法則下遭到淘汰/放逐的男子。雙男主以彼此為救贖讓日子得過且過下去,並且希冀走出個別的人生陰霾。這樣的故事價值全繫於日劇美好的關鍵品質:日常性,即其角色「溫存」互動,有效地抵禦/抗衡,在於月分季節年歲夙夜匪懈的流逝消磨中,仍能感受到一分生之喜悅。